平顶山宝丰县:三项举措 规范校外培训治理
为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维护家长合法权益,平顶山市宝丰县通过落实三项关键举措,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县域校外教育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和净化。2022年宝丰县被评为平顶山市“双减”示范区,2024年宝丰县《建立五项机制深化校培治理》被评为全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凝聚合力,夯实责任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对标“双减”政策要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及网上公示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历时半年、六易其稿,最终制定并实施《宝丰县校外培训机构和托管场所安全规范经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成立由主管教育副县长和主管安全副县长共同担任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并设立工作专班办公室,各乡镇政府也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全县“一盘棋”合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压实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治理”及属地管理原则,将工作职责明确至公安、市场监管、消防、住建、文广旅、教体、科技、民政等16个县直部门和15个乡镇政府(街道、示范区)。无证机构治理与日常动态监管以乡镇政府为主,托管场所治理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主,学科类、体育类机构治理由教体局负责,文化艺术类、科技类机构治理分别由文广旅、科技等部门负责,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治理态势。
深化宣传引导。召开校外培训机构和托管场所负责人专题会议,讲政策、发文件,传达专项治理精神。同时,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8万余份,在各村显著位置、学校和培训机构门口张贴,并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治理政策与措施,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治理工作的舆论氛围。
聚焦关键,推动执法落实
组建专业执法队伍。为了集中行使执法权,宝丰县教体局成立校外教育培训执法队,将机关10名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组建成一个执法大队,两个执法中队,配备执法记录仪、移动硬盘、录音笔、制服等装备,完善激励机制,专题开展校外教育培训行政执法工作。今年以来已开展执法活动45次,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执法流程,并进行多轮的执法策略和实务操作培训,增强执法专业性与规范性。
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基础信息、问题处置、举报查处三类台账,实现精细化管理。组织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全面排查,并通过举报电话、12345市长热线、微信、“随手拍”等形式广泛收集违法违规培训线索,分类制定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跟踪问效、验收销号,实现闭环管理。坚持分类处置、柔性执法,对无证照但符合条件的,引导其整改问题、完善手续,尽快申请办理证照;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予以关停取缔;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无论是否持证,都要责令其停业整顿,整改验收合格、取得证照后方可进行经营;对有抵制情绪的机构,提前研判,主动上门解释政策,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一切不稳定因素。
实施行政处罚。成功申请挂接非税收入罚没项目,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培训机构依法实施罚款。今年前8个月,该县对培训机构实施行政处罚10起,实施罚款处罚3起,罚款13739元,实现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零的突破”,形成有效震慑。
注重长效,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由主管教育副县长召集,每两周召开一次专项治理工作例会。专项治理成员单位逐一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共同研判解决疑难问题,集众智、聚众力,推动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推行协同执法提醒机制。县专项治理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对问题线索梳理分类,以提醒函形式及时移交属地政府或主管部门;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将处置结果报专班办公室备案,实现部门间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提升了执法效率。
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将治理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督导,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专项督查。同时,公布黑白名单与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专项治理,宝丰县进一步形成了各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有效协作的校外培训机构和托管场所治理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宝丰县共排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和托管场所526家,注销16家,关停75家,化解退费纠纷6起,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入驻全国监管与服务平台数量由28家增至45家,校外培训秩序更加规范,教育生态环境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