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赋能、“刊校共建”、协同育人——黑龙江倾力打造中小学思政课“第二课堂”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
日前,在黑龙江省“刊校共建”智库专家公益讲堂授课现场,一场融合音乐史学专家、少儿合唱团、音乐博物馆等要素,突破传统中小学思政课堂边界,构建“演+讲+享”三维沉浸体验的中小学思政课《歌声里的黑龙江—童声寻迹黑土乐章》,正通过党刊奋斗者客户端推送到全省中小学校。
“全省中小学生传承龙江‘四大精神’,传唱龙江经典歌曲,用歌声及歌声背后的故事铸魂启智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哈尔滨市少年宫主任刘敬凯在参与录制现场说。
“歌声里的黑龙江-童声寻迹黑土乐章”录课现场。
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委奋斗杂志社携手打造的“刊校共建”协同育人特色品牌,以党刊资源赋能中小学思政教育,构建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为核心“第二课堂”模式,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多资源整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自2023年启动以来,先后在省内聘请了来自全省党史、思政、科技、文化、教育、健康领域70位的专家学者作为“第二课堂”智库,链接延伸近20家基地、场馆拓展“第二课堂”录制场景,为全省中小学生讲好红色龙江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弘扬铁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协商建国在哈尔滨起航》《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的遗书》《传承红色经典金曲沁润童心》《相约哈尔滨逐梦亚冬会》《从“三扇窗”看“两弹一星”》等30余部沉浸体验式思政课,通过党刊奋斗者客户端推送到全省中小学校,累计下载收看量突破800万人次。党刊赋能、智库助力、一课一品、沉浸体验的“刊校共建”思政“第二课堂”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将历史文化与家国情怀结合。在《走进萧红故居感受黑土地上灿烂文化名片》公益讲堂的录制现场,萧红文学馆执行馆长、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章海宁深情生动地讲述了作家萧红对故乡的热爱,引起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和东安英才中学学生们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断响起掌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璐璐老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录播现场,学生们每一次踊跃的发言,每一次感同身受的掌声,无不都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鸣。
“刊校共建”智库专家章海宁为同学们讲述作家萧红对故乡的热爱。
将精神谱系与时代价值融合。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脉络,“刊校共建”智库专家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设计“北大荒精神”“航天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专题。“刊校共建”智库专家、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李传江以渊博的学识、生动的事例、风趣幽默的语言,带领同学们一同回顾了我国人造卫星发展之路,了解伟大的航天精神,立志科研报国,成为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芒的新时代少年。“刊校共建”智库专家、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员李江以连环画的形式,为全省中小学校师生带来《东北抗联将士英勇战斗的故事》,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大荒博物馆原馆长赵国春详细向同学们介绍一件件珍贵的陈列品,倾情讲述每一件历史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传递着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我们看到省内一大批各领域的智库专家加入到‘刊校共建’思政公益讲堂队伍,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也可以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方式方法,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平台,对家长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孙欣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