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宁乡市玉潭高级中学戴剑锋老师:时光不语 默守耕耘

来源:宁乡玉潭中学 日期:2025-01-13 浏览

  

  从教13年来,他潜心耕耘,情系教育,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桃李,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陪伴着学生走过每一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教师简介

  戴剑锋,高三年级主任,历史教师。一位在教育领域深耕十三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这十三年的教育征程中,他始终怀揣着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的崇高教育理想,默默耕耘,用爱心与智慧书写教育华章。

  在班级管理方面,他经验丰富且独具匠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无论是学生的学业进步还是身心健康,他都悉心呵护。其班级管理成果显著,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与好评,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优异、综合能力突出。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他展现出优秀的领导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方面,他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深钻教材、精心备课,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每一堂课,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且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进步。

  同时,他在教育科研领域也颇有建树,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奖励,是一位既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又能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有所成就的全能型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教育价值,持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访谈摘录

  近日,宁乡市玉潭高中小记者采访了戴剑锋老师,访谈摘录如下:

  Q1:戴老师,您任教多少年了?您还记得自己选择教师这份职业的初心是怎样的吗?

  我是2012年开始教书的,到现在已是第13个年头了。如果要问我为何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还要追溯要读书时所看的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剧中的“板仓先生”杨昌济曾言“欲栽大木拄长天”,要为国育栋梁。这句话让我萌生了当老师,教书育人的想法。当然,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喜欢跟学生待在一起,觉得学生充满朝气,跟他们在一起,让自己觉得很年轻。另外,我喜欢把自己的学习、思考与收获跟学生分享,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这些都让我觉得很快乐。

  Q2:您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层次:

  (一)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通过专业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各种学科知识,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打下基础。

  (二)价值观的塑造。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的支持与关怀。教师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和指导。

  (四)未来的规划。教师还参与学生的心理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总的来说,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在塑造学生的人格、情感和社会技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Q3:您最看重、最想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

  我期望我的学生都能具有较高的品质。首先最重要的是爱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对其国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热爱、关心和忠诚。

  其次,是孝顺。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其实就是培养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树立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中国人讲的孝,其实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仁爱之心。

  然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言行举止中有礼貌,为人处事时有分寸,不惺惺作态,不嚣张跋扈。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人品一定端正,心地一定善良,再优秀,也不会目中无人,再富足,也不会高调炫耀。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有原则和底线,重人品和良心,不会为了钱财算计谁,不会为了利益伤害谁,再穷,也不失骨气,再难,也不会卑微。

  Q4: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您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并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育就像农业,我们要学会按照自然时节耕种,学会施肥,学会等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我们能做到的不过是为这些种子提供最好的环境,然后,让他们慢慢生长,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他们能够吸收多少养分,能够生长多快,能够生长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我们只需慢慢等待就好。有追求而不苛求,我们不仅需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还要能接受他们的“不完美”,让他们以不同的姿态绽放。

  比如我们的分层作业,让学生选择自我适合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无需正确率越高越好,只要一天比一天进步就好。在学习生活中,以爱为底色,善于发现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始终位于成长舞台正中央。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通过一次次的主题活动,给孩子们满满的仪式感,唤醒他们的成长自觉,看见每一个孩子,研究每一个孩子,支持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Q5:作为一名班主任,听说您管理班级很有一套,深受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年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能否分享一些您成功的经验?

  在班级建设征程中,我始终坚守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精心培育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初心。为自己、学生和班级都制定好三年的成长规划,做精准分析,把想法变成蓝图和路线,逼迫自己做一个有目标感、节奏感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想做出实效和实绩,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唯有对学生的倾情付出和不断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我曾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专业书籍至少30分钟,把教室作为研究室,把问题当课题,以学生成长为最大成果,坚持写班主任寄语与班级总结反思。就这样做着、写着,学生感受到了我的那份关爱,而我也感悟到了成长,真切体悟到了班主任的幸福。

  同时我一直追寻“以家长的角度做班主任”的理念,让家长成为我的同盟军。除了重视家长会和家访、校访等常规家校沟通途径以外,我非常重视日常的沟通,比如在家校微信群中表扬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优秀品质,分享他们的校园生活,依托家校互动实践活动等等,架起家校沟通最有效的桥梁,让自己成为受家长欢迎的那个人,让沟通真正实现。

  Q6: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您能否简单地谈一下历史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对历史科的学习又有怎样的建议?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现场有大一新生问杨老,“有没有什么给年轻人的建议?”杨振宁回答,“尽量多读书,多读历史。”阅读历史,本就不是拘泥于历史本身,在有智慧的人看来,历史不仅是事实的记载,更是启迪智慧的窗口。了解历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同时通过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有能帮助我们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时代信息。

  如何学好历史呢?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习兴趣,多读教材,拓展阅读历史文献。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加历史主题的旅行活动、阅读历史故事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历史兴趣。高中历史的教材编写非常严谨,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意。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去阅读、去理解,甚至去背诵。除此之外,需要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可拓展阅读各种历史文献,包括教科书、历史著作、历史小说等,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二)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注重跨学科的联系,树立整体知识观。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理解。注重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在历史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时间线,构建知识网络,注重细节。将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帮助记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是一个连续的、有机的整体,每个事件都与前前后后的事件紧密相连。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构建知识网络,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历史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细节都隐藏在看似普通的表述中。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的把握。例如,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细节都要认真把握,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实地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听取历史讲座、浏览历史网站等,拓宽学习渠道和提高学习兴趣。实地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加深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时光不语,执着无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砥砺初心,默守耕耘。春风化雨终有时,脚踏实地待芬芳。他将一如既往地追逐,用质朴的情怀,在平凡中彰显生命的价值,以滴水之力,润育葳蕤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