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 合肥市肥东县多维度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
“如何活化教材、变革教学方式?基于大概念教学,我们教学思路必须紧扣育人这一核心目标,寻求‘在场思政’教学主张下的育人方式探索。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日前,在肥东县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讨会上,安徽省陶爱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陶爱翠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思政课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肥东县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用好用活 “思政课堂”、组织思政宣讲进校园、研学实践等形式,多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联盟”牵头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
据了解,为进一步抓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关键课程,肥东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23年12月出台《关于印发肥东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成立由县教体局牵头,成员包括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旅局、团县委等单位的肥东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县教体局教研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2024年3月,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肥东一中等8所中小学校为成员单位的“安徽师范大学、肥东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法治教育实践联盟”正式成立,这是肥东县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探索。随后,由共同体联盟牵头,肥东县课程思政建设征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活动等系列活动陆续开展,“联盟”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着力解决肥东县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弱、资源统筹协调不足等问题,纵深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程。
集思广益上好大中小学思政课
如何上出“接地气”“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课”,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24年3月,由共同体联盟牵头,在全县范围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征文活动,共收集近100篇参赛论文。在老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后,9月份,肥东县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活动,三个不同学科的老师分别授课,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五大主题中,任选其中一个主题进行一体化教学比赛。“通过活动,我们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目标更清晰,就是合力协同育人。”参赛的老师们说。
上好思政课,大中小学必须同步推进。2024年6月4日,肥东县教育体育局联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基地成员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推动肥东县大中小学思政学科一体化建设作了有效尝试。
学前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
除了大中小学,肥东各幼儿园也通过有效的探索与实践,让学前阶段的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2024年12月2日,肥东县未来之光幼教集团“小灯塔”研学社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进该县老年养护中心,开展“尊老爱老敬老 传承中华美德”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为爷爷奶奶们献上精心准备的红色歌曲大合唱。爷爷奶奶们为孩子们动情地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样的活动有趣又有意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浸润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该园负责人说。
在肥东县龙塘幼教集团总园,为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近日,该园第三届幼小衔接特色活动“小小兵”开营。“活动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孩子们爱国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播下了,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珍贵,永远难忘的。”该园负责人表示。
多维度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
在用好用活“思政课堂”育人功能的同时,肥东县还通过思政宣讲、“同上一节思政课”、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砥砺奋进新征程。
2024年5月积极开展“思政七进”——进学校系列宣讲活动,从中小学选派五位优秀思政名师走进20所中小学作宣讲报告,受益学生达1.2万人次;全县16所智慧学校积极利用国家智慧平台、安徽省智慧思政课教学平台、合肥市教育云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资源,开展中小学“同上一节思政课”“思政课同题异构”活动;县教体局机关常态化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学生文化艺术节展演、阳光体育运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志愿服务以及戏曲、“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全县一年来共组织全县5.6万名中小学生前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中共合肥历史馆、茶壶山烈士陵园、蔡永祥烈士纪念馆等全县大中小学校外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研学。
肥东县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的教学规律,深入推进“安徽师范大学、肥东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法治教育实践联盟”建设,扎实推进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培根铸魂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