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鄞州:“成长福利”发给基层教师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日期:2014-11-22 浏览

  鄞州:“成长福利”发给基层教师

  近日,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组织27位“二级导学”学员,奔赴杭州师范大学,接受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授课。该校新近推出“名师带徒、二级导学”工程,遴选学校首批“校骨干教师”和“校双师型教师”的27名成员,开展针对性强化培训。记者发现,鄞州区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像鄞州职高这样的专项师训工程并不少见。

  培训经费有保障

  “每个教师的师训经费每年有2800多元,再加上学校公用经费部分,参加90学时的课程完全有节余,教师们希望能有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活动。”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汤涛告诉记者。

  该区规定,财政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师资培训专项资金,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扣除工资性人员经费以外的经费中划出不少于5%的比例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科研,义务段中小学校安排10%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实行专款专用。

  从2006年起,鄞州区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2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7年又启动“强师工程”,通过抓两头、带全员、促均衡,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的培训。从去年起又相继实施“高端教师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工程”等专项工程,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两年,相继有4名校(园)长获评市名校(园)长,6名教师获评省特级教师,17名教师被评为市名教师,数量居全市前列。

  从区教育局得知,2014年该区投入4117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其中区本级专项经费列支951万元,乡镇义务段学校列支1574万元,学校公用经费用于师训部分达到1596万元,落到每位教师头上有近5000元。

  “每一名教师至少都有一个培训项目。把经费用在教师成长上,学校愿意,教师欢迎。”一位校长告诉记者。

  培训方式更加多元

  记者了解到,鄞州区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区、镇、校三级共育”师训体系。在区级层面,该区整合各类教师教育资源,以区教研室、教科室、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有机借助师范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等力量,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多渠道的继续教育网络,3年来已有12000余人(次)教师通过省级平台参加了62个不同项目的培训,开发90学时以上培训项目85个,师训成效获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在镇乡层面,目前该区各镇乡分成6个教研协作区,鼓励镇乡、街道以协作片区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中心级学校与村小、完小结对,先进学校与薄弱学校帮扶,名师、教坛新秀与边远地区教师面对面帮带。2013学年全区有431名教师、校长参与了结对交流,区教坛新秀以上教师交流人数达到81人,有效带动了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在学校层面,加强各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建设,大力开展教学反思、主题研讨、教学沙龙、网络教研与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各校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市、区各级专家讲座,到名校观摩课堂教学,看名师课堂实录,通过集中听课、个别讲评、研讨分析等形式,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今年我们仅组织省师训平台的培训就有182个班次,还有其他专项培训,总共有近200个班次,我们的报告厅基本没有休息过。”鄞州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国忠告诉记者。

  就在上周,雅戈尔小学、宸卿小学、冯家小学三校课改共同体的体育组成员在雅戈尔小学举行第一次小学体育学科教研活动。2位体育老师上了公开课,体育骨干名师进行了现场点评。现场执教的杨老师说,“现在针对基层教师的培训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对教师的成长起到的作用也是“滚雪球”式的越来越明显。”